当前位置:循环首页>正文

国际循环e周快报第88期

作者:国际循环网   日期:2013/12/4 17:42:05

国际循环网版权所有,谢绝任何形式转载,侵犯版权者必予法律追究。

慢性疾病代谢危险因素的全球负担协作研究回顾分析1948~2005年97个队列研究180万例入选时无心血管病史、年龄≥18岁及体重指数(BMI)≥20 kg/m2的受试者数据。中位随访13.3年,共发生57 161例冠心病事件和31 093例卒中。调整混杂因素后,BMI每增加5 kg/m2,冠心病和卒中风险分别增加27%和18%。

  【名家访谈录】

  心房颤动(房颤)的治疗及其基因组研究注重中国参与

  ------------------------------

  Emelia Benjamin波士顿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流行病学及医学教授、波士顿医学中心临床心脏病学家、Framingham心脏研究中超声心动图/血管实验室主任。《国际循环》记者在2013AHA现场对其进行了采访。

  <房颤的个体化治疗前景>

  为促进个体化治疗,世界各地的科学家需共同致力于研究与探讨复杂疾病。预防房颤发作的方法很多。有个国际工作组已开发出一种风险预测模型,并对其进行验证。当然,我们希望能更精确地预测房颤,更成功地通过药物及生活方式干预预防其发作。一旦房颤发生,则需预防其复发,最重要的是预防并发症发生。中国房颤的流行病学研究基础较薄弱,我们已做了大量工作。有很多研究观察了房颤患病率,其中广州的研究及其他研究正在探讨中国人群中能预测房颤危险因素。此外,中国研究者正在积极研发各种族共同的高血压及心力衰竭等的遗传/基因标志物,有些更基础的研究探讨了房颤发病的遗传机制。

  <房颤基因及基因组学研究的临床应用前景>

  我们已发现9个与新发房颤及房颤患病相关的基因位点。但尚不真正了解其作用机制。很多科学发现从最初发现到研发相关药物,通常需要5~10年,甚至20年。如果能更好地理解基因位点作用的相关机制,将非常有希望研发以其为靶标的药物。

  <房颤基因组研究注重中国参与>

  中国是AHA非常想合作的国家之一。我所在的功能基因组学及转化生物学理事会及其他理事会都有相应的辅导方案,可以网上在线与导师联系。我们非常有兴趣与中国同道发展纵向合作关系,鼓励年轻研究者申请我们的功能基因组学与转化生物学青年研究者奖。

  >>请登录国际循环网www.icirculation.com,聆听更多专家访谈录音,浏览中英文对话全文。

  【指南解读】

  《中国高血压患者教育指南》内容精选及专家解读(一)

  ------------------------------

  隋辉王文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心血管病医院

  心血管病已成为我国居民死亡的首位病因,心血管病最主要的危险因素是高血压。控制高血压是预防心血管病的切入点,降压达标(尽早达标、平稳达标、长期达标)才能最大限度地降低心血管病的发病风险,而合理用药是降压达标的关键,用药要遵循以下五大原则:①小剂量开始,逐渐增加剂量或联合用药,以获得疗效而使不良反应最小;②优先应用长效制剂,24小时平稳控制血压;③联合治疗,利于提高血压达标率;④个体化治疗;⑤综合干预所有心血管危险因素和并存的临床疾患。

  高血压是一种慢性病,不能根治,但可以控制。一旦患病,大多数人终生与之为伴,需要长期治疗和管理。除了定期就医,更重要的是患者和家庭保健员学习与高血压相关的健康知识(认识高血压的危害;学会自己测量血压,知道自己的血压水平和应达到的目标水平;有无其他危险因素及自己患心血管病的危险程度;坚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坚持遵医嘱用药等);参加社区高血压患者自我管理小组,医护人员定期给予健康教育,患者互相交流,加强自我管理,科学地防治高血压。管理好高血压,同时也有助于糖尿病、高脂血症和肥胖等疾病的防治。

  【JACC精选】

  ◆结构性心脏病的室性期外收缩消融

  ------------------------------

  左心室(LV)功能不全患者室性期外收缩(PVCs)消融治疗常限于可疑PVC诱发心肌病患者。这项研究旨在评估频发PVCs合并LV功能不全患者行PVC消融的益处,无论其既往结构性心脏病(SHD)诊断。纳入80例连续的频发PVCs合并LV功能不全患者。27例有SHD诊断。53例取得成功持续消融(SSA),在6个月和12个月时,LVEF分别从33.7%±8%提高至43.8%±9.4%和45.8%±10.9%。13%的基线PVC负担对预测SSA后LVEF绝对增加≥ 5%有100%的敏感度和85%的特异性。心力衰竭参数的改善与基线PVC负担和持续的消融成功有关。J Am CollCardiol. 2013;62(13):1195-1202.

  ◆完全血运重建与结果改善相关

  ------------------------------

  Garcia及同事荟萃分析冠状动脉多支血管病变患者中比较完全血运重建(CR)与不完全血运重建(IR)的研究。共确定35项研究,包括近9万例受试者。不同研究间IR和CR的定义未标准化,而是采用原研究定义。与CABG相比,PCI后IR更为常见(25% vs. 56%)。相对于IR,CR与下述每个终点的长期风险较低相关:死亡率、心肌梗死和再次冠状动脉血运重建。无论血运重建方式如何,各研究与CR相关的死亡率获益一致。这些结果提示,取得CR是重要的临床优势。J Am CollCardiol. 2013;62(16):1421-1431.

  ◆出血对对比剂诱导的急性肾损伤发生率的影响

  ------------------------------

  Ohno及同事评估围术期出血是否增加PCI后对比剂诱导的急性肾损伤(CI-AKI)风险。在一项大规模多中心注册研究中,12% 的患者发生CIAKI,定义为在PCI后血清肌酐水平升高≥ 0.5 mg/dl或较基线值升高≥ 25%。CI-AKI风险与血红蛋白水平的降低密切相关,这些患者中高达26%降低>3 g/dl。这些结果提示,减少围术期出血的策略也可能降低CI-AKI风险。J Am CollCardiol. 2013;62(14):1260-1266.

  >>详阅《国际循环》2013年10月报刊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版面编辑:白靖



FFR房颤结构性心脏病完全血运重建CI-AKI

分享到: 更多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招贤纳士
声明:国际循环网( www.icirculation.com)对刊载的所有文章、视频、幻灯、音频等资源拥有全部版权。未经本站许可,不得转载。
京ICP备15014970号-5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编号(京)-非经营性-2017-0063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3353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ICP证150541号
国际循环 版权所有   © 2004-2024 www.icirculatio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公司名称:北京美赞广告有限公司 公司地址:北京市朝阳区朝阳门北大街乙12号天辰大厦1座1409 电话:010-51295530